又一券商股拟被减持 自2020年9月以来大正集团已两次减持哈投股份
9个月前 (04-08) 64 0
4月7日,哈投股份公告称,股东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正集团)拟减持2080.5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公告显示,自2020年9月以来,大正集团已两次减持哈投股份,合计套现2.05亿元。
近期(拟)被减持的券商股还有两家。城市动力减持首创证券2.5418%股权,套现11.80亿元。中国信达则是抛出对方正证券的第三轮减持计划,拟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1%。
大正集团开启第三轮减持
大正集团是黑龙江省金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21年底,注册资本38.6亿元。目前大正集团直接控股及参股企业37家,所投企业涵盖银行、证券、基金、房地产、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
据哈投股份公告,截至2024年4月3日,大正集团共持有该公司2.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31%,全部为无限售流通股。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大正集团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080.57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
大正集团拟减持的原因为自身经营需求,这不是其第一次抛出减持计划。2016年,大正集团以持有的全部江海证券股权参与哈投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相应变成哈投股份第二大股东。此后,大正集团共进行了两次减持。
2020年9月23日—2021年3月21日,大正集团减持了哈投股份0.78%股权。2023年8月,哈投股份披露,大正集团拟减持不超过4161.1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不过,至2024年3月1日减持时间区间届满,大正集团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208.61万股,仅占公司总股本0.58%。
据往期公告,第一次减持哈投股份时,大正集团共套现1.27亿元。第二次减持总金额为0.78亿元,两次减持合计套现2.05亿元。按照哈投股份最新收盘价5.25元/股粗略计算,大正集团即将开始的减持计划约可套现1.09亿元。
哈投股份2023年扭亏为盈
和大正集团性质相同,哈投股份亦是地方国企,为热电和证券双主业经营。其中,证券业务主要通过江海证券进行,最近两个报告期,占哈投股份总营收的比重不到50%。2022年,哈投股份实现总营收25.6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74亿元。其中,江海证券就亏损了8.87亿元。
2023年,哈投股份业绩迎来转机。业绩预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哈投股份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出现扭亏为盈。谈及原因,哈投股份称,一是热电业务因供热补贴增加,及趸售热量增加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二是证券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大幅度减少。
哈投股份同时披露的江海证券2023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营业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55亿元;净利润为1.73亿元,扭亏为盈。
划分业务线看,江海证券经纪、投行和资管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均有下滑,但自营业务大幅“回血”。2023年度,江海证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3.71亿元,上年同期则是亏损了7.12亿元。
通常而言,股东减持计划抛出后,会给上市公司股价带来一定压力。哈投股份股东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后,有投资者在股吧评论称“没想到”。
此外,券商中国记者还注意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即中国华融)在2023年末曾增持哈投股份。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为哈投股份第三大股东。据相关公告披露,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是根据经营需要,承诺购买2892万股(约1.39%股份)哈投股份股票。2023年12月20日完成了该笔承诺交易,共耗资1.67亿元。
从整个行业来看,不只是哈投股份,近期还有两只券商股被股东减持。
据方正证券4月3日公告,中国信达因公司经营需要,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232.1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0%。这也是中国信达成为方正证券股东后,第三次抛出减持计划。
2021年9月,中国信达受让政泉控股持有的7.1亿股股份获批,成为方正证券第三大股东。2022年11月4日,方正证券披露中国信达的减持计划,但直至减持期届满,并未执行减持计划。2023年7月31日,中国信达再次抛出减持计划,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6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不过,截至减持期满,中国信达仅减持了1%股权,减持金额为7.84亿元。
如果第三轮减持计划完成,中国信达持有的方正证券股权比例将下降至6.62%。
首创证券则在4月2日披露了股东城市动力的减持结果。截至公告披露日,城市动力通过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首创证券2733万股股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4214.5万股股份。城市动力合计减持6947.5万股股份,占首创证券总股本的2.5418%,共套现11.80亿元。
和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相比,城市动力约完成了减持计划的84.74%。目前,城市动力还持有首创证券819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65%,仍旧居于第四大股东位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