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只占全球市场约3% 源头创新、创新药支付体系探索成破局关键
2小时前 1 0
“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创新的国度,但是我们在全球创新药销售市场中只占约3%,赶不上日本、韩国,形成创新能力骤增与市场容量之间的冲突。”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11月17日举行的2024第二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上指出。
宋瑞霖认为,中国医药的源头创新及产业创新亟须政策支持,需要更宽松的发展政策和市场环境。他表示,仿制药是公共产品,必须保证老百姓用得起,而创新药首先要能让老百姓用得上。
医药创新:生物学开山、技术路径赋能,用药方式锦上添花
事实上,自2015年启动新一轮医疗改革以来,创新源头开始一直受到关注。“目前来看,之一,全球生物创新多维加速;第二,人工智能会助力生物医药的研发提效。第三,中国正在步入全球的创新体系。”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指出。
吴淳总结,对于医药创新有三要素,即生物学开山、技术路径赋能,用药方式锦上添花。生物学机制/靶点方面,不同疾病领域、不同机制的新靶点发现速度差,多靶点已成为下一代药物的通用开发思路;技术路径方面,ADC、双抗、自体CAR-T等主流新兴技术持续迭代优化;异体CAR-T、干细胞疗法、其他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等有望迎来实质性应用突破。
技术突破之后,药物的可及性依然是行业热议的话题。宋瑞霖表示,只要能够把医保现在的谈判对创新药的定价改成支付价,只要能够给予在中国医疗领域一个自费药的市场,那么我们的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中去展现自身的价值。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医保从一个定价者,针对创新药变成一个支付者,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在降低用药成本方面,以CAR-T为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会上指出:“我们看到CAR-T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成本还太高,所以我们就是现在尽一切努力把CAR-T成本降下来。在中国,复星是CAR-T商业化做得更好的企业之一,但目前还在亏损中,而且我觉得可能三五年内还会存在压力,但我们依然看好这项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成果转化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对比近十年的数据,中国生物药专利转化率仅为5.60%,而美国则高达21.63%,这一差距揭示了中国在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与美国相比尚存不足。
为推进源头创新,此次论坛上,复星医药与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药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论坛上表示,创新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他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源头创新。在药物研发的全过程中,临床医生、医药企业、公共卫生领军人物、监管体系、医保体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是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监管科学创新。“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以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安全、高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陈竺表示。最后是保障科学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
浦东持续强化产业政策供给
政策供给方面,上海市人民 *** 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协同聚力新质发展论坛”上介绍,2023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占上海的比重超过40%。浦东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更优质、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被大家称为中国药谷。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超过1/3都在浦东布局,集中了全国15%的一类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持续强化产业政策的供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我们强化这些政策的供给,包括探索开展创新药品的自主定价,我们也在探索商业保险来覆盖创新药这样的政策制度举措。”吴金城说。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11月17日,《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图谱V1.0》首次发布,“我们对浦东新区的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图谱,汇聚了基于服务链和空间链全生命周期的众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及载体,覆盖了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I制药等前沿新兴领域。”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丽介绍。
曹丽表示,图谱囊括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及载体;同时,特别关注了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I制药等前沿新兴赛道,目前已吸引了超过400家首批服务主体加入。这展现了浦东生物医药企业可享有的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资源,通过图谱的指引,供需双方能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地对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