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2周前 (06-20) 12 0
月令七十二候,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种独特表述,它按照每个月的节气,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物的习性分为七十二候,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解,向人们展示了四季更迭、气候变化的过程,本文将逐一解读月令七十二候的含义、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一候春雨惊春清谷天,此乃立春之候也,立春之日,阳气渐增,阴气渐减,草木萌动,万物复苏,春雷始鸣,唤醒沉睡的大地,雨水随之而来,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使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候桃李争春玉兰开,此乃雨水之候也,雨水之日,雨水增多,空气湿润,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点缀着大地,形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此时节,人们也开始脱去厚重的冬衣,走出家门,享受春天的气息。
三候莺啼花落清明时,此乃谷雨之候也,谷雨之日,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各种昆虫开始活动,莺鸟也开始啼鸣,落花满地,寓意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此时节,正是农忙之时,人们开始播种、插秧,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立夏之候,一候蝼蝈鸣,立夏之日,昆虫增多,蝼蝈也开始鸣叫,此候的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渐热,二候蚯蚓出,由于气温升高,蚯蚓开始钻出地面,寻求凉爽之地,此候的特点是土壤湿润松软,有利于耕作,三候王瓜生,随着气温升高,王瓜开始快速生长,此候的特点是植物生长旺盛。
小满之候也,一候苦菜秀而不实,小满之日,苦菜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但还未结果实,此候的特点是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期,二候靡草死,随着气温升高,靡草(即现在所说的麦苗)开始枯萎死去,此候的特点是麦类作物开始成熟收割,三候麦秋生,此时节麦子已经成熟收割完毕,秋收作物也开始生长。
立秋之候也,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风中开始带有凉意,此候的特点是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转凉,二候白露降,由于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开始形成并出现于草木之上,此候的特点是空气湿度加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三候寒蝉鸣,随着气温降低,蝉也开始鸣叫,此候的特点是动物开始适应秋季的寒冷天气。
霜降之候也,一候豺乃祭兽豺在此时会捕获猎物并加以祭拜,此候的特点是天气渐冷,动物开始储备食物过冬,二候草木黄落,由于气温降低和水分减少,草木开始凋零枯黄,此候的特点是秋季的特征明显,植物开始进入休眠期,三候蛰虫咸俯,蛰居的小虫开始在洞穴中俯伏不动抵御寒冬的到来,此候的特点是动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
月令七十二候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精华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解展示了四季更迭、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这些候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历史信息,也与现代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和传承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